<output id="19gjg"><dd id="19gjg"><tt id="19gjg"></tt></dd></output>
<th id="19gjg"><option id="19gjg"></option></th>
<code id="19gjg"><em id="19gjg"></em></code>

  • <code id="19gjg"></code>

  • <code id="19gjg"><menu id="19gjg"><optgroup id="19gjg"></optgroup></menu></code><pre id="19gjg"></pre>
  • <code id="19gjg"></code>
  • 企業文化

    CORPORATE CULTURE

    春 節 記 憶
    來源:江紡公司 楊遠帆2022-02-01 16:47:00 |0次瀏覽【 字體 :

    小時候生活在農場,那時候最盼望的就是過年。

    過年的時候,母親總會抽出一天時間,早早地帶上我們兄妹去30里外的集鎮上采購年貨。記得那時,母親總會把自家養的一些雞鴨和蛋以及平日在山上采的一些野菇子拿到集鎮上先賣掉,然后換了年貨再叫我們背回家,蛇皮袋子里,有妹妹一件新衣服,哥哥一雙新鞋子,有麻果、瓜子、酥糖、父親愛喝的高粱酒、待客的兩包煙,以及一些鉛筆、小人書等物品,真是個百寶箱,七八歲的我興高采烈地一口氣馱著走十里路都不累。

    那時過年,魚、肉和豆制品都是要憑副食品供應票夠買,豬肉憑票每人半斤,豆腐每人一斤,白糖七兩等。那時家家如此,雖然窮,但很快樂。到了過年,家家都要蒸年糕釀米酒,先把大米和糯米按比例攪拌混合在一起,在用清水浸泡,半天后再用石磨磨成水粉。那時,我們也會學著大人的樣子,一上一下地推動著石磨,累得滿頭大汗也不歇息,母親則坐在石磨邊,熟練地往洞口一勺一勺的喂米,不一會兒,白花花的水磨粉便從磨盤四周溢流下來,再順著石槽流進一個大布袋里。水磨粉瀝干后除了蒸年糕用,留下的就是在元宵節時用來做湯圓,做湯圓的濕粉常常要放在太陽下面曬干,變成干粉儲藏,到時吃多少拿多少。釀米酒一般都是憑經驗和手氣,先將浸泡好的糯米清洗、瀝干、蒸煮、冷卻、加曲、拌勻倒入酒缸內發酵,半個月后香噴噴的米酒就釀出來了,這種做工地道的家釀米酒,富含糯米的營養物質,既有甜酒釀的營養,又有白酒的酒勁,品嘗時有濃香醇和,甘甜回味長的特點,飲后使人終生難忘。

    改革開放后,人民富足起來了,每逢過年更是另一番景象,家家貼對聯、掛燈籠,戶戶殺豬宰羊、殺雞殺鴨、燃鞭炮、放煙花,村村玩龍舞獅、搭臺唱戲,處處鶯歌燕舞、一片歡騰。

    我記憶里的年味總是溫馨的。吃年夜飯就是一家人在一年當中最完美和諧的一次檢閱。全家人圍坐在一起,母親總是把我們最喜歡吃的菜,統統端到桌子上。除了有各種冷盤、拼盤,還有雞、鴨、魚、肉,以及新鮮蔬菜,鮮美的水果、糕點、糖果琳瑯滿目。所有的吉祥祝福,都會與每道菜和點心融合在一起。如:甜甜蜜蜜——紅棗蜜豆,芝麻開花節節高——芝麻玉米蒸糕,瑞雪豐年——雞蛋、銀杏、西藍花、白玉菇、腰果素炒,富貴吉祥——孔雀開屏魚,福壽臨門——福壽魚,錦上添花——什錦拼盤,四喜臨門——四喜餃子,等等,都會在桌面上反映得淋漓盡致。此時此刻,我這才體會到,什么才是真正過年的味道。

    吃罷年夜飯,就要守歲。母親總會這樣說,新年新歲要講好事,說吉利的話。所以大家每到新年,從不敢講一句粗話、臟話。我們一邊吃著瓜子、水果,一邊聆聽著母親的諄諄教誨,這就是中華民族相傳了幾千年辭舊迎新的方式。頃刻間,噼哩啪啦的爆竹與煙花的炸響,把整個夜空照得閃亮、通紅,象征著來年的日子紅紅火火。

    ABS是什么材质,亚洲日韩成人A片一区二区,姐姐在上我在下全文阅读视频